雷达液位计作为高精度仪表,其安装和调试的规范性直接决定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下是雷达液位计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及相应的避免方法,我将其分为安装和调试两大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部分: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安装是基础,如果安装不当,后续调试再努力也难有好的效果。
错误1:安装位置选择不当(靠近入料口/搅拌器)
现象:液面剧烈波动、产生泡沫或漩涡,导致雷达波信号散射或丢失,测量值跳变剧烈。
避免方法:
选择远离入料口、出水口、搅拌器等干扰源的位置。
必要时安装“挡波板”(也叫导波管或静水井),创造一个稳定的测量环境。
错误2:在狭窄的容器或立管上安装
现象:雷达波束打到容器内壁(罐壁、扶梯、加热盘管、立管壁等),产生强大的虚假回波,干扰真实液位回波。
避免方法:
确保仪表天线与罐壁、内部构件保持安全距离。具体距离需参考产品手册,但一个通用的原则是:天线到罐壁的最小距离应大于安装管径。
使用“虚假回波抑制”功能(在调试部分详述)。
对于小立管安装,确保立管内壁光滑,且直径不能过小(通常建议大于100mm)。
错误3:天线未对准介质表面(导波雷达常见)
现象:导波雷达的探杆或缆绳弯曲、触碰罐壁,导致信号异常,测量不准或损坏探头。
避免方法:
安装时务必保证探杆/缆绳垂直悬挂,底部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不与罐底或罐壁接触。
在长距离测量(特别是缆绳式)时,底部使用重锤并确保其固定,防止摆动过大。
错误4:天线被污染或结垢
现象:粉尘、结晶物、粘稠介质附着在天线上,会严重衰减雷达信号,导致测量值漂向满仓或信号丢失。
避免方法:
对于易结晶或粘附的介质,优先选择喇叭口天线或平面天线,并选择带有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天线,具有防粘附特性。
定期检查和清理天线。
在粉尘严重的场合,可选用吹扫装置保持天线清洁。
第二部分: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安装正确后,调试是确保测量精准的关键。
错误1:参数设置不当(最核心的错误)
空罐标定错误:
现象:未在空罐状态下正确设置“零点”或“参考点”。导致整个量程线性偏移。
避免方法:必须在确认罐内无物(或已知最低液位)时,执行空罐标定,将此点设置为测量零点。
满罐标定或量程设置错误:
现象:量程设置与实际罐高不符,或满量程点设置错误。
避免方法:准确输入测量基准面(法兰底面)到罐底的距离。量程应设置为此距离。
介质介电常数设置不当:
现象:对于介电常数较低(如<10,例如液化气、溶剂、轻油)的介质,如果未正确设置或选择低介电常数模式,信号反射弱,可能导致测量不稳定。
避免方法:
查阅介质物性表,获取准确的介电常数。
如果未知,可使用仪表的“自动诊断”或“回波曲线”功能来辅助判断。信号强度足够强时,可以忽略此设置;信号弱时,必须正确设置。
导波雷达对此参数不敏感。
错误2:未使用或错误使用“虚假回波抑制”功能
现象:仪表锁定了一个来自罐壁或内部构件的固定虚假回波,而不是真实的液位回波,导致显示一个固定不变的错误液位。
避免方法:
黄金法则:必须在空罐状态下进行虚假回波学习!
在空罐时,让仪表扫描并记录下所有固定干扰物(罐壁、扶梯等)产生的回波位置。
然后,通过设置“安全距离”或“抑制窗口”,将这些已知的虚假回波位置“屏蔽”掉。这样当液位上升进入有效测量区时,仪表会自动追踪最强的真实液位回波。
错误3:忽略“盲区”
现象:当液位进入天线附近的盲区时,仪表无法检测,测量值会固定不变或跳变。
避免方法:
了解所用仪表的盲区范围(通常在手册中注明,例如喇叭天线为0.3m-0.5m)。
安装时,确保最高液位与天线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盲区距离。
在参数设置中,可以将盲区范围内的信号抑制掉。
错误4:未查看“回波曲线”或“信号强度”
现象:盲目相信显示的数值,而不通过最直观的工具——回波曲线——来诊断问题。
避免方法:
务必在调试时查看回波曲线。它能直观显示:
真实液位回波的位置和强度。
所有虚假回波的位置。
信号质量的好坏。
一个健康的回波曲线应该是:真实液位的回波峰最高、最陡峭,且远高于其他任何虚假回波峰。
错误5:接线错误
现象:电源接反、功率不足(线径太细或距离太长)、信号线接错,导致仪表不工作或通信异常。
避免方法:
严格按照接线图接线,区分“+”和“-”极。
对于两线制仪表,确保电源电压和回路电阻在要求范围内。
对于四线制仪表,确保电源和信号输出线分开接对。
屏蔽层在控制室端单点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