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器,指令信息可具象化为机械语言。成千上万种维度的信息,让万物可感,万物可知,万物皆为眼耳口鼻。而基于感知赋能后的智能硬件,在以多维机械语言实现信息处理后,更易承接大模型赋能下的程序语言,衍生出各色智能化形态,从而解决AI落地不够有力,场景匮乏的难题。比如近来火热的智能汽车,以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的革新搭载,让汽车替代人类握紧方向盘,又比如智能家居场景内置的多种传感器,让家电实现自主调控,成为人类隐形的生活管家。
可以说,在以“人”为核心的科技象限中,是感知构建起了未来科技创新的基石。
为什么是2024?
产业的发展的动力可以有很多,需求当先,政策布局,资本辅助。
需求层面,传感器的多个应用场景在2023年便已初结果实。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844.1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2032.2亿美元。
在汽车应用中,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企角逐自动驾驶引发感知革命,车身与环境感知类传感器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整车使用传感器数量将达到数百个。2022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03.8亿元,预计202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96.5亿元。
在工业应用中,据IFR预测,到 2024 年,全球工厂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预计将大幅增加至约518,000台。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积极增长轨迹将有力推动对传感器的需求。而随着数字化转型下智慧工厂建设铺开,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也已由2021年的455.2亿元突破500亿元大关。
在消费电子应用中,智能手机、健身追踪器、智能手表、智能腕带、VR耳机、运动手表和活动追踪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AR)和物联网(IoT)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使用了大量传感器。
政策层面,从顶层设计瞄准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建设,到各省市加强推荐特色产业建设。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打造智能传感器完整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重点设备和关键材料,鼓励MEMS等小型化,鼓励智能传感器在下游工业、汽车、消费电子、家居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传感器产业方面鼓励类涵盖了10个行业多达20余种传感器产品,并有约10种传感器产品被列为淘汰类。与此同时,深圳、安徽等省市也纷纷发布传感器相关的优惠政策——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发布!针对标准认证和联合研发奖励项目
资本方面,据媒体整理报道,2023年,中国传感器赛道一共产生了159笔融资,已披露的融资总金额已超235亿元。其中,共有46家传感器企业获得亿元级高额融资。
当前,全球智能传感产业占千亿传感器市场超五分之一的规模,在生活消费物联网领域的需求更是如火如荼井喷增长。传感器的智能化升级、嵌入式技术的迭代,已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和创新。
目前,传感器技术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无源化演进。同时,从2023年激光雷达赛道的频繁实现融资与IPO到人形机器人走热带动多类传感器走俏市场,我们都看到了传感器产业在技术与应用层面现已呈现出了勃勃生机。